7月25日,东方航空(4.360,-0.01,-0.23%)(下称“东航”)宣布,在厦门揭牌成立东航厦门分公司。据了解,早在今年6月10日,东航就与厦门翔业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,携手做强做大厦门航空产业,致力于将厦门打造成大陆东南地区重要的国际航空枢纽。
天眼查显示,中国东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厦门分公司的核准日期为2020年7月22日。据悉,早在1990年东航就在厦门设立营业部,1997年组建福州基地,近年来持续加大在闽战略资源投入。公开数据显示,2019年,东航在厦门机场的通航点达18个,运送旅客近300万人次。
谈及本次设立厦门分公司的意义,东航方面表示,随着厦门分公司的成立,厦门将成为继东航上海浦东枢纽、北京大兴枢纽之后,天合联盟合作产品和全球网络衔接的“新节点”。东航同时将厦门列为其“四梁八柱”航线战略的重要支柱,计划到2025年投入40架飞机,成为厦门市场主要基地航空公司之一。
民航专家、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綦琦在接受《证券日报》记者采访时分析称:“东航加速国内布局战略如同肯德基和麦当劳,其他航司优势市场就是东航打入的潜在市场。随着疫情防控常态化,国际航空市场重启不确定,强化国内航空市场高质量和深化结构改革将成为重点。东航正是看到这一点,加速补齐东航在国内市场的短板和弱项。东航在厦门成立基地航司就是这一战略战术的落地。按照这个逻辑,未来还会加速。”
设立厦门分公司后,东航方面透露,未来计划重点加强厦门至上海、北京、昆明、西安四大枢纽的航班密度,打造厦沪、厦京、厦昆、厦陕快线,拓展日本、韩国、东南亚和中国台湾地区等优质航线,适时开拓欧美重点城市航线。
自国内新冠肺炎疫情好转后,东航就加快了经营创新的步伐。6月18日,东航宣布在国内首次推出全民航领域首款“周末随心飞”产品。随后,华夏航空(10.870,-0.16,-1.45%)、海南航空、春秋航空(38.950,-0.25,-0.64%)、南方航空(5.320,-0.05,-0.93%)等陆续推出了适用条件不一的类似打包机票产品,在消费者中引起了广泛关注。不过,上述产品的使用日期最晚最晚到2021年1月6日。东航引领的产品创新是昙花一现还是会形成常态化的经营模式?
对此,綦琦对《证券日报》表示:“航司促销还得看自身经营情况的进展。按照目前国内恢复节奏,上述产品的延期应该不会出现。本质上,卖不出去才促销。”
民航智库专家林智杰也对《证券日报》记者表达了类似的观点。他认为,上述产品是疫情下的特殊产物,属于应急创新。因为受疫情影响,到目前还有三分之一的飞机停场,每天的航班也有大量的空座白白浪费,所以航司才推出所谓“随心飞”产品。如果疫情后,市场恢复到正常需求,平均客座率都有80%以上,航司就没必要推“随心飞”。
从经营数据看,东航“回血”的速度在加快。7月17日,东方航空方面透露,截至7月中旬,东航国内日均航班量已从疫情期间最低谷的200班恢复至接近2000班,达到日常水平的80%以上。与6月上旬相比,东航7月份国内航班量环比上升8.4%,座公里环比上升10.5%,预计至7月底国内航班量将恢复至去年同期的94%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