造酒、养猪、搞房地产,顺鑫农业三大业务如今均不“顺心”。
近日,顺鑫农业(000860.SZ)发布2021年第三季度报告,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16.11亿元,同比下降6.51%;归母净利润3.72亿元,同比下降14.23%。
其中,第三季度,顺鑫农业实现营业收入24.20亿元,同比下降16.54%;归母净利润为亏损1.04亿元。
长江商报记者发现,前三季度,公司房地产业务和猪肉板块均处于亏损,而白酒板块营收处于“停滞”状态。
而且,在A股19家白酒上市公司中,顺鑫农业第三季度亏损1.04亿元是业绩最差的一家,前三季度白酒板块营业收入增速位列倒数第二。
房地产业务6年半亏损近18亿
顺鑫农业是一家老牌国企,前身为牛栏山酒厂,1998年在深交所上市。
上市后,顺鑫农业开启多元化发展,公司主要业务包括白酒酿造与销售、肉猪的繁育与屠宰、房地产开发等。
2014年,顺鑫农业公开表示,围绕公司总体战略,公司房地产业务将逐步进行收缩性调整。
北京顺鑫佳宇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(简称“顺鑫佳宇”)是顺鑫农业的子公司,主要从事房地产开发。
2015年至2020年,顺鑫佳宇分别亏损0.03亿元、1.92亿元、2.20亿元、2.56亿元、3.39亿元和5.34亿元,6年间累计亏损15.6亿元,严重拖累了公司的业绩。
2021年,全国房地产行业调控频繁,政策整体偏紧。上半年,顺鑫佳宇净利润亏损2.30亿元,这也意味着公司6年半来,地产板块亏损近18亿元。
2019年年报中,顺鑫佳宇已将房地产开发业务作为公司拟退出业务。
2021年半年报中,顺鑫农业明确表示,公司正在加快在售住宅项目的清盘进度。
不过,从资产构成上看,顺鑫农业投资性房地产达3684.97万元,占总资产比例为0.19%,较2020年年末提高0.02个百分点。
而且,2021年半年报显示,顺鑫佳宇总资产达63.97亿元,但净资产为-16.82亿元,处于资不抵债的窘境。
此前,在回答投资者提问时,顺鑫农业表示,鉴于公司地产业务资产体量近70亿元,整体剥离有一定不确定性,但公司退出地产业务的决心不变,在主动去化的同时,也在寻求整体或部分项目剥离方案,以尽快解决历史遗留问题。
从2014年进行收缩,到2019年明确退出,顺鑫农业仍然未解决房地产业务的问题,也让其成为“烫手山芋”。
猪肉板块已处于亏损中
历史遗留问题待解,顺鑫农业的生猪养殖业务也形势严峻。
目前,顺鑫农业的猪肉产业已形成全产业链,主要包括“小店”牌种猪及商品猪、“鹏程”牌生鲜及熟食制品。
顺鑫农业表示,面对“猪周期”,全产业链可根据市场行情灵活调整,有效应对市场价格波动带来的风险。
不过,再灵活的调整,面对整个市场行情,顺鑫农业也阻碍不了业绩下滑。
2021年半年报显示,顺鑫农业的猪肉产业板块整体实现营业收入21.50亿元。其中,公司屠宰业务销售收入19.25亿元,同比下滑21.72%,占营业总收入的比重为20.94%。
顺鑫农业2020年猪肉板块中,屠宰行业和种畜养殖业毛利率分别为2.7%和35.41%,分别同比下滑4.22%和增长32.64%。
2021年半年报中,顺鑫农业没有列出种畜养殖业毛利率,而屠宰行业却提高至4.45%。
长江商报记者发现,顺鑫农业2021年上半年种畜养殖业营业收入为2.24亿元,但营业成本高达1.69亿元,而公司2020年同期营业收入为2.05亿元,营业成本为9975.33万元。
显然,顺鑫农业的猪肉板块已处于亏损中。
白酒板块营收几无增长
如果说上述两大板块一个受政策影响,一个受行业制约,均没有取得好成绩,那顺鑫农业的白酒板块则相对平稳。
资料显示,顺鑫农业白酒产业拥有“牛栏山”和“宁诚”两大品牌。
长江商报记者发现,在A股19家白酒上市公司中,顺鑫农业第三季度亏损1.04亿元,是业绩最差的一家。
不过,2021年三季报中,顺鑫农业并未将各个板块的业绩表现呈现出来。
而作为顺鑫农业第一大业务板块——白酒产业,2021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为65.36亿元,同比增加1.09%。
在顺鑫农业眼里,这一业绩“表现相对平稳”。
10月28日,顺鑫农业相关人士介绍称,三季度是白酒销售的淡季,所以营收较少。
长江商报记者发现,A股19家白酒上市公司中,前三季度有17家酒企营业收入增速超过10%。
其中,皇台酒业营业收入仅0.37亿元,同比大降32.67%,增速位列倒数第一。而顺鑫农业则把持着倒数第二的“宝座”,没有跟上整个市场的节奏。
有意思的是,或许,顺鑫农业将不再参与白酒上市公司的排名。
今年6月,市场监管总局(国家标准委)发布了新修订的饮料酒、白酒相关国家标准,指出固态法白酒不能添加任何酒精和添加剂,液态法和固液态法白酒可添加粮谷类酒精,但不能添加其他原料酒精和添加剂。若酒中添加非谷物成分,则不能叫“白酒”,只能叫“配制酒”。
因此,牛栏山陈酿白酒如果仍然保持当前的配方,那么在2022年6月后则必须“改名”了。(记者李启光)